不忘初心 知恩报本

归潇峰
所谓“不忘初心”,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自己入道时的初衷、初心;“知恩报本”是对“奉道之士”的重要原则,要求去践行“道”的教化,常怀感恩之心、报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知恩报本。道教是以报恩为重,其中“四恩”即天地恩、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
一、天地之恩
所谓“天地”就是头顶的一片天、脚踏的一块地,这片天地的形成,同样可以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德真经》章句进行解读:大道虽然是虚无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从虚无中生出一气,之后又生出阴阳二气,而阴阳二气有清浊,阳气清盈上升为天,阴气浊重下沉为地,如此天地始成。我们作为“奉道之士”虽然是信仰“道”,重视“道”,但天地又是“道”生化产生的,那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视天地,报天地之恩。正如《清静经》里说的那样,世界万物、芸芸众生有了天地才有了生长繁衍的平台,我们人类作为万物的一份子,亦因如此。人类生存于天地自然之间,就是因为有了天地提供的平台,有了“不忘初心”,才能够从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出,方可以适者生存。
那我们应该如何报恩于天地呢?首先要保持一种自然态度。天地是“道”生成的阴阳二气所使然,而天地间的一切众生也都因为有了天和地,方得以存在,而且万事万物的存在虽然是借助于天地的平台,但天地却不加以伤害,使得包括人类在内的芸芸众生,都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自然而然”的生长繁衍。这种态度与“道”一脉相承的,《道德真经》里说: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意是说,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抚养和保护。所以,我们要报恩于天地,实际就是报恩于“道”,首先就是保持着一种对众生都“自然而然”的态度。
其次要贯彻一种生态理念。长江和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哺育着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如今却因为我们的大肆发展而搞得她们面目全非,生态也一天天的恶化,母亲河现状岌岌可危。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他提出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次会议就是在挽救母亲河,报恩长江,要求在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道教)不是狂妄地支配自己以外的自然,而是有一种必须与自然保持协调而生存的信念。”道教的生态思想十分丰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重生护生都体现了道教生态思想,而这些都是有利于指导我们报恩天地,报恩自然。我们“奉道之士”既然选择信仰“道”就应该顺道而行,践行生态理念。
报天地之恩的最后一个方法就是要营造一种和谐环境。从“道”的角度来看,众生万物是齐同平等的,而其产生一方面是有了天地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天地阴阳二气交媾所形成冲气,这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运动和谐状态,使得万物不断产生、发展、变化。《太平经》里说:太和不至,太平不出。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正是因为宇宙自然达到了阴阳中和、万物和谐的状态,自然世界、人类社会的一切运作也就会随之井然有序,不断发展,人类可以利用生物资源,但不能违背自然本性,这样也就保证了天长地久,恩泽绵绵。
二、国土之恩
据统计,我们地球上一共有72亿人,而中国达到14亿,占全球人口的19.4%,这意味着14亿人一同生活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之上,而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又为我们提供了物资、安全、民主等。应该来说,自然资源更多是天地给予的恩泽,但安全、民主、法治等方面却是天地无法给予的,只有人类社会和国家所赋予的,这是国土之恩,更是国家之恩。从1998年大洪水、2008年大地震,到现在的高铁时代、一带一路、精准扶贫,国家的每一项决策和计划在保障我们的安全,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图富强。中国从一百多年前的落后挨打,到现在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将实现彻底脱贫、建设全面小康,这是国家对人民的恩情,党对我们的恩情。
在道教看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济世利人,为国出力,就是报国土恩。在国家危难时,我们挺身而出保卫国家和人民;在国家建设时,我们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家富强时,我们又功成身退,做好教化之事。这样的爱国报恩之举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丘祖西行”。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道长德高望重、修行深厚,1219年5月,成吉思汗派使者刘仲禄等人携带诏书前往山东邀请丘处机前往蒙古帝国相见,第二年正月,73岁丘处机挑选门人弟子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李志常等十八名弟子离开山东昊天观,启程西去。1222年4月,丘处机抵达“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称他为“神仙”。同年秋冬,成吉思汗三次召见丘处机,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向他以“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为回应。丘处机通过自己的修行和道德“一言止杀”,保护起了南宋和天下人民,这种是慈悲众生、爱护国人的做法,实际就是爱国之心,报国土恩的善举。
那如今的爱国之心、报国土恩又何以为之呢?道末以为,应该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现在我们提倡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即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道长道友、善信弟子而言,要做到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必须积极履行,而且要大力弘扬我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生态、慈俭、孝道等思想文化,让我们“奉道之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宣传和践行报国土恩。此外,如前所述,只要是济世利人、齐同慈爱、为国为社会出力的事情,实际都是在报国土恩,我们现在道观、协会纷纷成立公益慈善组织,把报恩作为具体事务来落到实处,实现精准脱贫、社会共荣、人民和谐,也正是报国土恩的表现。
三、父母之恩
“忠”就是爱国之心,报国土恩之行,而“孝”就是报父母恩,就是要对父母双亲的供养和恭顺。宋元时期的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属于正一派分支,其中忠孝二字又是许真人“八宝垂训”(忠、孝、廉、慎、宽、裕、容、忍)的核心,要求广大善信弟子都要做忠臣孝子。《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里说:“但愿我赤子,孝顺长在心,居家奉父母,在朝忠于君。”又说:“唯知忠孝,可以学道。”在净明道看来,忠和孝都是为人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都是报国土恩、报父母恩的具体要求,也是符合“道”、顺乎“德”的意识和行为,同时更是修仙成道的基础。江苏茅山九霄万福宫门口有一副对联:在家不孝敬双亲,何必灵山朝师尊。这副对联告诫来茅山烧香拜神的弟子信众们,要孝敬家里的双亲长辈,要学会报父母恩。
对双亲的报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供养、恭顺。父母长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努力挣钱养家,给孩子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尽可能提供好的教育和医疗。等到他们老了,我们子女又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报父母恩”首要是“供养双亲,令其不缺”,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道教正一派有“四不吃”之说,即对四种动物不吃,因为它们象征着忠、孝、节、义四种难能可贵品格,其中的“孝”就是指乌鱼,因为乌鱼是“报父母之恩”。乌鱼一到产卵期会发生间歇性失明,这时候的乌鱼就无法去觅食,于是刚产下的小乌鱼就会游进母亲的嘴里,给它当做食物,这种真的十分难得。动物尚且懂得这道理,何况是我们人呢,岂不是更应该“供养双亲、令其不缺”。
我们报恩父母长辈,孝是容易办到的,真正难的是“顺”。“恭顺双亲、不违而行”,是指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顺从父母双亲合情、合理、合法的想法。现在,许多子女为了图省事,方便自己,把自己年迈的父母送进养老院、敬老院。然而,据了解许多父母长辈都是不愿意去的,因为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熟悉地方,重新居住在一个陌生环境,重新认识周围的人。父母双亲这种“不愿意”的想法,有多少子女是认真听取,真正顺着父母长辈意思,又有多少子女听从了他们的意见,而选择在社区养老。凡是父母双亲合理、合情、合法的想法,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凡是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办到的事情,都应该尽力去办,这才是真正的恭顺父母,才是真正的报恩父母。
四、师长之恩
《师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这一个身份无处不在,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学校读书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凡是能提点、教导我们的,能够成为我们学习榜样的,都值得我们尊称一声“老师”,能够让我们学有所长、帮助我们进步的人,这种恩情值得我们回报。
道教素来重视师承,讲究要报师长恩。道教“三宝”称之为道经师。那我们为什么要以“师”为三宝之一呢?道经云: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大家知道,道教玄妙深邃,我们常人岂能容易知道,必须要通过经书、经文形式流传后世。然而,有了经书,对于我们初入道门的弟子而言,也不一定能全部明白,因此必须要有师父指点,方能体悟其中深意。道经里说: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三洞众戒文》又说:道经不师授,则行之不神。要通晓经典,领悟大道,必须要有师父在旁指点迷津、答疑解惑,这样方能不偏不倚,行于正道。
昔日黄帝于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尹喜在函谷关求道老聃,张道陵、寇谦之得到太上老君亲授经书,茅山上清派师承相续,代代相传,全真七子跟随王重阳真人修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师父和徒弟的紧密关系。在当代,正一派大师、振玄真人陈莲笙道长桃李满天下,江苏、江西、上海等地的中青年高道多为陈真人的高足弟子,平时他们就是在陈莲笙大师的教导下耳濡目染,不断学习。在大师羽化后,通过弟子们的多方努力和协调,最终遗蜕安奉在茅山,以此作为徒弟们对师父的报答,而且每年清明节前后,弟子们都纷纷前去扫墓祭拜。我作为陈大师的徒孙辈,2018年参加了上海城隍庙组织的陈莲笙大师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今年又首次参加清明节祭扫活动。我想,这就是为了我们道教薪火传承,就是为了勉励我们晚辈弟子,不要忘记师恩,要接续师爷传统,也不能忘记报师长恩。
那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师长之恩呢?一是尊师重道。我的的生命虽然是父母给予的,但道路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既然皈依三宝,成为清信弟子,又寻觅多年,承蒙师父不弃,将我们收在其门下听受教诲,师父所赋予的是超越肉体以外的精神教育,是一笔无形财富。师父所教导我们的正是“道”和“德”的教化体现,我们作为“奉道之士”,既是信仰“道”,又有这样一位师父,如此荣幸,难道就不应该报答师恩吗?用尊师的方式体现重道,正是我们最应该做的报恩第一步。二是勤奋学习。师父收我们,并不是为了贪图我们逢年过节的探望和供养,而是觉得你是一个值得教的弟子才收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师父所教的东西,勤奋的学习并加以理解和运用,让自己学有所成、学有所获,那就是真正的报师长恩了。我想没有哪一个师父会介意: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情形是值得每位师父开心的事情。三是道德成人。我们在日常接触道长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冲动拜师的行为。比如,看到这位道长武术超凡就心生拜师念头,看到这个道长符箓精通也会心生拜师想法,或者看见这位道长术数熟悉也想跟着学习。当然,这是对高人产生崇拜之情,想拜师学习高超的技能,是人之常情,而且跟着师父学习总比自己埋头自学要好。如果你的梦想实现了,崇拜的师长收下了你,这就要记住:我们在学技能的同时也学师父的高尚为人、品德,让自己成为与师父一样的道德之人,这才是拜师的真正意义,才是我们报答师恩的重要表达。
不忘初心,知恩报本,这是很值得我们道友居士、善信弟子去思考。大家既然选择了道教这条“道”路,我们就应该记得自己来时的路,切不可背道而驰、忘恩负义,要多思考、多践行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报答师长、父母、国土、天地这四大最为基本恩情,这四恩不仅是每个人应该做的,无论是你信不信道教都要去践行和弘扬,而作为“奉道之士”更应该如此,因为只有践行了四恩、报答了四恩,我们才能更好的为自己积功累德、广种福田,只有真正的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在道教的“道”路上前行,找到我们修道之路。(责任编辑 张欣)